刊名:中国水产
主办: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
主管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
ISSN:1002-6681
CN:11-1154/S
语言:中文
周期:月刊
影响因子:0.3147954
被引频次:59815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1992版);北大核心期刊(1996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0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化学文摘(网络版);期刊分类:渔业
往往提到一个地方,就会想起一个人,比如提到集美,就会想到陈嘉庚。
在去集美的路上,就听到许多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。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,一生勤俭节约,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,得到人们的尊敬。称赞他为“华侨旗帜,民族光辉”。
集美是个美丽、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。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。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,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,大海均匀的涛声,像先生均匀的呼吸。
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。“陈嘉庚故居”七字为廖承志手书。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,枝叶茂密,生机勃勃,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。故居为两层小楼,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。走近一排陈列橱,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,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,已用了十多年,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,要给他更换,他说:“不像样不要紧,能用就行了。”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,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,他不许,说:“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,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。”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。
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。他说:“财由我辛苦得来,亦当由我慷慨捐出。”他集资千万,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。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,以后又办师范、中学、水产、航海、商业、农林等学校。集美解放时,曾下达命令:“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,一定要保护好。”
先生热爱和拥护党,积极参加革命活动。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,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。他在1910年就参加了革命同盟会,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11年12月与先生的合影。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“堡垒,革命摇篮”。
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,价值一亿五千万元,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。
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,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,享年88岁。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。在去鳌园的路上,经过“归来堂”,关于这座建筑,有这样一段故事: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,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,建一座小祠堂,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。知道他的遗嘱后,指示有关部门为他动工兴建了这座“归来堂”。堂前有先生的铜像,高2.3米,一手执杖,一手拿帽,行色匆匆。铜像背后的墙上,有的题词:“华侨旗帜,民族光辉”。
先生的墓地在鳌园靠海的一端,面对大海,背倚“集美解放纪念碑”。墓成马蹄状,由13块青石组成,青石护栏上刻有20幅浮雕图像,概括了先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。
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;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、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、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;具有水产经济动、植物增养殖技术、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。
其主干学科:生物学、环境科学、水产学。
其主要课程:鱼类增养殖学、甲壳动物增养殖学、水产动物育种学、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、水产动物疾病防治、海藻与海藻栽培学、水环境化学等。
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包括教学实习、生产实习、课程设计、毕业论文(毕业设计)、科研训练、生产劳动、社会实践等,一般安排25-30周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水产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cqk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154.html